menwaiji/7

  1. 《论曲绝句》,有一首“豆蔻含香吹絮语,临川八咏少人知。海棠输与胭脂色,不数温韩七字诗。”记咏临川陈克明的。具体评语为——临川《八咏》,挺斋击节叹赏曰:此调作者固多,此公音律独合,所以为不可及也。《春梦》、《春困》、《春妆》、《春愁》、《春绣》、《春醉》、《春夜》、《春情》,首首都能道出美人风韵。予尤爱《春妆》一首,云:“自将杨柳品题人,笑捻花枝比较春,输与海棠三四分。再偷匀,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。”

可前些天我写《一半儿·北京初雪》的时候,分明记得对照的《一半儿》八咏是元朝人查德卿所作!!

更可笑的是,这些文章命陈克明为明朝散曲大家!

可怜,陈克明虽然生卒年不详,好歹可以基本确认是临川人,有些个临川人来替他瞎说话,查德卿不但生卒年不详,连籍贯也不详,只能默默无语了……

  1. 两个月没去图书馆,今天路过顺带进去看看,只多了一本《方家讲坛-吴梅讲词》。理论部分基本和《词学通论》一致,不过后附《霜崖词》之前未见过,赶紧借了出来。

  2. 书中第一章,吴老先生说到集曲和明人的“自度词”的区别。想到之前我看《读曲常识》的时候对集曲的期望(在第十八篇)。

不过,似乎现在的戏曲和诗词曲的曲也不是一个东西呀。不知吴老这般推断是否恰当。

  1. 从网上下载了三联版的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来看。正文第一个人,柳开,自号是“大名人”。笑疼我肚子………另,书序中钱先生说的文学古董和古典文学的区别,深有同感。

  2. 《柳枝词》“亭亭画舸系春潭,直到行人酒半酣。不管烟波与风雨,载将离恨过江南。”

初不知画船如何可亭亭。读注释所引“画舸亭亭系碧潭”,乃至亭亭者,系舸柳枝也。

  1. 《寒食》“郊原晓绿初经雨,巷陌春阴乍禁烟”,因经雨有绿,虽禁烟仍阴。一正一逆,上佳!

  2. 《鲁山山行》“霜落熊升树”,很奇怪的一句话。

而后才想起来,所谓碰见熊装死或者躲树上是著名的误导。熊是会爬树的,而且有些种属的熊相当会爬树,比人快的多。而霜落是秋季,果实正多的时候,熊为了冬眠储备粮食,应该爬树较多吧?这么说来,这句话可算的是观察入微啦!

李白有诗“霜落荆门江树空”,这个空,说不定也有其他的意思呢?呵呵

  1. 文同的《晚至村家》:高原硗确石径微,篱巷明灭余残晖。旧裾飘风采桑去,白袷卷水秧稻归。深葭绕涧牛散卧,积麦满场鸡乱飞。前溪后谷暝烟起,稚子各出关柴扉。

景色描绘的很动人,可是韵律简直差到了极点。不知钱为何选入。

  1. 王安石《即事》似非用平水韵。

  2. 晁端友《宿济州西门外旅馆》“壁里青灯乍有无”一句,灯如何能在壁里?灯应是说灯光。但放到现在,壁里确实可能有装饰彩灯了,这句话用起来又别是一番风味。

  3. 与人谈及轻声与诗词。按找到的一些网站上说,平仄和轻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,而有专家也认为古汉语也是有轻重的,只是不像西语那样占主要地位。

我不懂音韵学,只是想,如果真的一直有轻重的问题,年来的曲律大师们怎么会无视这个东西不谈呢?

  1. 填《贺新郎》时,看到词谱上关于苏轼的“乳燕飞华屋”一词有附注说:“此词平仄,多与诸家不同,结句上‘簌’字,以入作平。”

网上只能找到曲韵的常用字表,其中没有簌字。也不知是苏轼在杭州时,积极吸取了南戏的派入办法,还是清人总结词谱的时候给不太注意这些的苏轼打马虎眼……

今天看吴梅讲词,提到填词时位于句中的字常这么用,才算通了。

  1. 张耒《海州道中》二首

孤舟夜行秋水广,秋风满帆不摇桨。荒田寂寂无人声,水边跳鱼翻水响。河边守罾茅作屋,罾头月明人夜宿。船中客觉天未明,谁家鞭牛登陇声。

秋野苍苍秋日黄,黄蒿满田苍耳长。草虫咿咿鸣复咽,一秋雨多水满辙。渡头鸣舂村径斜,悠悠小蝶飞豆花。逃屋无人草满家,累累秋蔓悬寒瓜。

《海州道中》是张的代表作。押韵方式很不一般,两句一换。

  1. 读梁启勋《词学》。

断句一章节,甚多发明。然所谓《蝶恋花》第四句需二五分一说,实无必要。即曼殊室举例,也只有“离愁渐远渐无穷”、“十年二十四桥春”二句比较明显而已;

五字句一四分者,就不如龙榆生看得透彻;

四字句中二字相联一格,实在大妙!!比如这两个:《水龙吟》“细看来不是,杨花点点,是离人泪”(这个断句和现在我们惯常用的“细看来、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”不大相同),《八声甘州》“争知我、倚阑干处,正恁凝愁”;另有详论,否决了古书中《夜合花》的成论。

  1. 平仄一章节,论词组二字用去上声为佳,在课本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中曾有“饭否”条注,此处相较详细而深入;

另有详论《忆旧游》煞句第四字必用入声。

  1. 时有景生女史在侧,语我:读词以来,唯起句平声者便宜记忆。此言是否有理,尚待考证,兹辜记一论。

  2. 梁公偏好,颇为奇怪。书中举例,最常见的有“赵长卿”。南宋末期的一个词人,江西南丰人,也算是赵宋宗室。词风学的是柳七变。据说曾经买过一个小妾,给人取名叫“文卿”,教她唱苏东坡的词,可见他自己也是会唱的。他离东坡有一百多年,靖康惨事之后,能唱的人不多,也不知道赵长卿是如何的家传了……不过老赵虽说生卒不详,也算留下词作三百多首,为什么小时候看乡土教材里从来没提过他??

  3. 《词学》发音篇:

举例林外《洞仙歌》事——“不书姓名,人疑仙作,传入禁中。孝宗笑曰:‘以锁字叶老字,则锁当音扫,乃闽音也。’後访之,林果闽人”。

林外,据说字岂尘。显然一听就是化名。查其他词话中此故事版本,题词时确着道装,真出尘之人也。

孝宗,高宗赵构的养子。他是1127年出生,靖康之耻,想来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(指生活行迹上。因为如果经历过靖康逃难,就有可能去过福建)。及长,以皇太子的身份,显然也不可能远离长三角。那么他怎么会知道闽音?

查《南渡词人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新态势》一文,有如下一段——“福建亦如四川。南渡以后,张元干、李纲等在福建多有酬唱,而曾觌和辛弃疾也多作闽词。据王兆鹏《张元干年谱》,南渡以后,张元干作于闽中的词作三十八首,其名作有《瑞鹧鸪·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》、《贺新郎·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》。在闽中与张元干唱和的歌词名家有吕本中、李纲、胡铨、叶梦得、富直柔、李弥逊等,皆重臣名士。稼轩词中,亦有三十二首系七闽之什。其中《水龙吟·过南剑双溪楼》《瑞鹤仙·南剑双溪楼》等皆为名作。观其词序,以‘答帅幕’、“、‘饮饯席上作’、‘席上和陈安行’、‘歌舞甚盛’等为题者,亦多有闽中唱词的风味。或许是因为这些名家的倡导和培养,南宋后期闽籍词人日渐其多,而在建阳、建安、延平等地,还形成了以黄升为中心的闽北词派。”

联系到孝宗一生主战,与这些臣下的关系必然密切,故而知闽音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另,此亦可为赵宋宗室知音律的证明。

  1. 赵长卿《水龙吟·淡烟轻雾(似乎应该是“霭”?而且用雾字也和烟字重复了~~)濛濛》例——“以了少峭叶昼透等韵。万红友谓赵系宋南丰人,乡音最别云。”

南丰和我家临川同属赣语抚广片。在以前的博文里,提到过这点,ao音,我们经常是念作eu的。万树是清人,却没必要注明宋南丰,因为明朝汤显祖《牡丹亭》里也这么通叶。

  1. 换头煞尾篇,说上几百字,其实归纳起来,只二字即可——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