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禮之未學,不可謂中華也。
夫中華,天下之正道,足領袖群倫者也。今四圍虎視,以立身者,其禮乎?以發言者,其詩乎?
若或曰:有大則王,存小而霸。四夷之使,使知夷禮、語夷言,足可耶?曰:不可。不自知者不明,不自譽者不勇。而行勝於外邦者,吾未嘗聞也。
崑崙之仙所聞焉,張騫鑿空,婿獫狁而盟烏孫,漢有三十博望; 幽冥之鯤所知焉,蘇武去屮,牧北海而執枯節,上得萬里雁帛。
如秉此禮,則吾容儀,豈夏月朱衣可拭耶? 既持此道,則吾民眾,更樂府琴趣當進也!
呦呦之鳴,嚶嚶之聲,頡頏其遠矣。
吾聞 德意志有貝格氏,效長夜古秋,為孤影悲歌,逕太白豪行,至月色神情。文獻雖不足故,禮失終能求諸野。吾民之無知,悲來乎?悲來乎? 美利堅有龐德氏,得神州一隅,窺村郭自然,從山水跋涉,傳結髮心聲。鵡語雖不足嗟,舞蹈猶能令無嘩。吾士之包袱,捨旃也!捨旃也! 然猶猶疑不察時變者,非無視也,無能視也。
是故 一旦答報人兩黨仇讎之問,一衣帶水之疑,必誦曰:召遠修近,閉禍除怨。萬人同心,兆人同德,億人同興寤懷寤歎之風雅可矣。浩浩湯湯,中華孰不可詩騷焉? 今夕聞丞相三顧頻煩之計,十年盡瘁之評,必吟曰:如將不盡,與古為新。一戶相親,一家相愛,一國相約和諧和睦之談吐可矣。大大方方,中華孰不能禮儀焉?
如此,知詩禮者,雖擁鼻吟語,有揮尺竟講之效;亂頭粗服,似珠玉瓦石之間。演而至大,巖巖乎?軒軒乎?